它上承产品策略——因为你要想找准卖点,就得先弄清楚细分市场选择、目标人群选择、竞争对手定义,以及梳理整个产品的价值体系。
下接产品推广——卖点没做出来以前,产品的各种宣传物料如产品海报、详情页、产品介绍视频、推文、种草笔记都不知道怎么做,输出什么内容。
但在今天这个同质化的年代,提炼好产品卖点正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
相信从事产品运营的朋友们都有同感,或者说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惑和艰难时刻——自己负责的产品感觉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自家有的功能卖点别人家也都有,只是商标logo、产品外观和包装设计上的些许不同罢了;甚至于觉得跟竞争对手比起来,自家产品还有点落后和不足,缺乏竞争力。
所以今天这篇文章在讲解产品价值体系梳理方法论和核心卖点提炼方法论之前,我要先跟大家讲一个大前提。

错!
从竞争角度来说,大家都有,但是别人没讲,那么你讲了就是你的。你讲了竞争对手就没法讲了,他再讲就变成了模仿你,变成了帮你做宣传。

第二条是强调了独特性。要么竞争对手没有,要么竞争对手没说过。你说了,那这个卖点就是你的。其实再宽松一点,竞争对手说过都没关系,只要你的嗓门盖住他就行。
第三条是强调单一性。很多品类的产品都有大量卖点,如功能、技术、原料、工艺、产地、品质、性价比等等。企业总是希望多多益善,恨不得把所有卖点都告知消费者。但是讲得越多,效果越差,消费者能理解并记住的就越少。所以产品销售主张,一定要聚焦在最核心的那一个点上,简洁才有销售力。
三是后驱与豪华的关系。事实上,五菱宏光也是后驱车,所以五菱是豪华品牌吗?当然了,凯迪拉克的文字游戏里只是说“没有后驱,不算豪华”,没说有后驱就是豪华。就像王老吉说“怕上火,喝王老吉”,没有保证你喝了就能下火一样。
凯迪拉克就是要把自己和和宝马、奔驰划入同一阵营,然后打击其他竞品车型,上抢奥迪,下压沃、雷、林。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
有些卖点虽然大家都有,是业内常识,但消费者并不知道,消费者不是行业专家,并不了解这个行业。只要你挑出来的卖点能帮助消费者做决策,给其提供了选择你的理由,那你就可以讲。
我们做营销非常需要“像外行一样思考,像内行一样执行”,站在小白用户看待我们的视角去看待我们自己的产品。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甲方企业要请广告公司的原因,广告公司没有企业更懂自家产品和自身所处行业,但是广告公司的天然优势在于它能站在消费者立场看问题。
看完这一切,霍普金斯感到震惊,他从未想过啤酒厂竟然是这样的,它提议啤酒厂在广告中展示这些。接下来,我引用一下霍普金斯在《科学的广告》一书的原文,来展示一下这段甲方与乙方的对话——
于是我照下了玻璃房和每一个关于净化啤酒的设备图片,并把它们印了出来。我只是告诉大家一个所有啤酒商熟知的事实,可是这个事实大家从来都不知道,我赋予啤酒纯度以意义。
施里茨啤酒一下在几个月内从第五名上升为与第一名并驾齐驱的品牌。至今这个广告仍然是我最大的成就之一,但这也给我做其他广告活动提供了启示。
我一再告诉大家的只是简单的事实,这些事实在行业内所有的制造商都很熟悉——因为它们太熟悉而忘了告诉大家。但是这些事实可以让产品在行业内领先,与此同时还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我在广告公司跟甲方提案的时候,经常遇到甲方说“你们想的这个广告语,用在别人家也可以啊”。
这时候我就会耐心跟他们解释,别人家能用没关系啊,你讲了就是你的。别人再讲就是抄袭你了,就是在帮你做广告。
像耐克的“just do it”,用在阿迪身上也可以啊,用在李宁、安踏身上也可以啊。但是耐克用了,它就变成了耐克的一部分,并且成为耐克最重要的品牌资产组成。
(其实我内心的OS是:广告语用在别人家也可以,还不是因为你家产品抹掉logo,换上别人家的品牌也可以)

我在解读广告业核心工具brief的文章中(《做好brief,是所有广告人的底层能力。对,不光是AE》),提到了策略三项和创意三项。创意三项包括:品牌主张Proposition、利益点Benefit、支持点Support。
创意三项的意思是做产品创意和传播方案时,要先知道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核心利益点是什么,或者说消费者购买你的理由是什么。
然后找到支撑这个消费利益/产品功能的产品元素,也就是支持点,这是消费者为什么会相信你的关键。
最后提炼出核心诉求、品牌主张,创作广告和传播方案。

示意:只需轻松一喷,就能立刻拥有一头柔顺秀发,不用为着急出门上班/约会烦恼。
3、找到产品功能的支持点。支持点指的是支撑并实现功能的产品元素,如成分、技术、工艺、原材料、核心部件等。支持点也是消费者相信你,何以做到产品功能的所在。
示意:上述护发精油喷雾可以做到护发柔顺,有两大支持点。
一是成分:产品中加入了多重精油成分修护发丝,且小分子更好吸收。
二是技术:产品拥有核心护发技术,能在发丝表面形成保护层,吹头发前喷一下可以抗高温损伤,并且减缓染发发色流失。
4、找到产品在使用时的甜蜜点。
甜蜜点本是高尔夫球运动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指的是每一支球杆的杆头,都有一个用于击球的最佳落点,能与球碰撞出最为“甜蜜”的美好感受。所以我们用甜蜜点指代产品带给消费者的美好体验。
甜蜜点指的就是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带给消费者哪些好的感受与感官愉悦,产品体验设计上的亮点。
它跟支持点的不同是,支持点是对产品功能的物理性支撑;背书则是对产品、品牌、企业实力的信用保障。一般来说,背书包括这么几种——
销量领先的产品、大家都在买的产品当然值得信赖,比如我说该产品是天猫护发精油类目销量TOP3。
产地/历史:
某地生产的该类产品品质上佳,远近闻名,历史悠久。如瑞士的手表、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服装、德国的汽车,贵州酱香酒、黑龙江五常大米、新疆阿克苏苹果,三百年老字号等。
权威媒体和机构:
比如央视上榜品牌,入选“国家品牌计划”;或者它是冬奥会的赞助商、国家代表队指定护发产品)
明星代言或其他权威人物:
当红影星担任代言人,一看就是大品牌;或者假如这款产品是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亲自设计的产品包装。
奖项荣誉:
比如我说该产品曾获瑞丽美容大奖。
产品功能——利益点——支持点——甜蜜点——产品背书。
先说明产品功能,再用典型的消费场景示意消费利益点。在什么场景下,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给用户提供什么利益和好处。(看到这里,消费者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购买)
接着提供支持点,进一步告诉消费者我们是如何做到的,我的产品多么牛。(看到这里,消费者进一步增强购买意愿)
连接点是在产品以外的,它代表的是产品对消费者心理的满足,与消费者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连接。
一个品牌的诉求主张,通常从这三者中提炼而来,或者说品牌诉求主张,有讲利益、讲体验、讲心理满足三种方向。
生活日用品:甜蜜点>利益点>连接点
一般的产品,在挑选向消费者传播的诉求方向时,首先要说利益,产品是干吗的,解决消费者生活问题,其次是产品体验设计上的愉悦与美好感受,最后强调心理满足。
但是对于高价值产品、高端品牌来说,品牌带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非常重要,因此可以考虑优先讲情感连接点,强调品牌对消费者自我表达、精神世界的共鸣;其次是高端产品更重视产品体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与这二者相比,产品功能和消费者那只是品牌的基本。
生活日用品的话,由于满足的只是消费者的基本生活需求,从产品功能利益上来讲大家都差不多,优先讲产品体验。比如说面巾纸,各家品牌的诉求都放在纸张的香味、触感上来做卖点,而纸巾的功能利益都是一样的,而且纸巾作为生活基本款,也谈不上多高的心理满足。
所以在广告公司的brief中,这一项有的公司写做“Benefit消费利益”,有的则写“RTB购买理由”,RTB即Reason to buy的缩写,消费者买你的理由是什么。这两者基本是可以划等号的。
2)
如果你的产品跟竞争对手相比,大家提供的消费利益差不多。毕竟,同类的产品都是提供差不多的功能。
那么,你就去看你家产品的支持点是否更强,你家产品的核心技术、工艺、原料、生产过程有何特别之处,让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你。
3)
如果产品功能和产品背后的支持点都没有显著差异。
那么你就要去看,你家产品在产品体验上有何独特之处。因为产品功能上可以一致,但是各家企业在产品细节和产品外观设计上还是有区别的,因而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也可能千差万别。
4)
如果功能/利益差不多,产品体验也差不多,产品同质化太过严重,各家之间的差异只是logo上的区别。
那么你就从企业实力、品牌力上去碾轧对方,讲产品背书,比如品类地位、销量领先、大牌代言、权威证明等。告知消费者:“同样的产品,买更大牌的准没错”。
5)
如果产品都是一样的,品牌力和企业实力又不如竞争对手。
那就只能在心理连接点上做文章,谈消费者情感、个性、态度、形象,让消费者更喜欢你。
3、了解竞争对手,比较对手分析自家产品的优劣势。
4、有优势就讲优势,如果没有明确的优劣势,就找最能打动消费者的点。

多数情况下,我们习惯把产品功能和消费利益等同,经常混用。这是因为这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过二者还是有一些差异,主要是看问题视角的不同——讲产品功能是从产品本身出发,谈消费利益则是从用户群体出发。
我的创意思路是这样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从静音空调“默默支持你的工作与生活”这个利益点出发,让它融入更多家庭生活中的情感与故事,提取出“默默支持”这个情感选项,然后打造一个大Campaign——“感谢那些默默爱你的人”。
为了打动消费者,我先拍一条长版本视频,故事情节有这些:
感谢默默爱你的妈妈,早上你还在睡觉,妈妈就悄悄起床给你做好早餐,把厨房门关紧,不漏出声音和灯光,生怕吵醒你。
感谢默默爱你的爸爸,为了不影响你在房间写作业,老爸在客厅看电视不开声音,小岳岳的相声节目当成哑剧看。在客厅里走动也是蹑手蹑脚。
然后我再升华一下,感谢更多默默守护你的陌生人,早上四点起床打扫你上班路的环卫工人,早上七点把快递放在你家门口然后发短信提示的快递小哥,半夜你睡了以后还在巡逻的小区保安……
关于这个,我也说过一句话:品牌主张和宣言,是对产品卖点及利益的意识形态化,它融入了品牌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
再如JEEP自由光经典的“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越野是产品功能点,带孩子去玩去看世界是消费利益点,“看过世界的孩子更强大”是品牌主张,它融入了一种家庭教育理念,提出了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以我们基于这个用户场景提出了“亲子型SUV”,又结合了亲子关系、儿童教育理念,提出了父母要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的品牌主张。
所以,同样是一台车,一样的功能,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使用场景,做出来的产品策略、卖点文案、创意文案,区别是非常大的。



老板总是希望在传播中每个卖点都讲,技术领先、性能一流、颜值出众、品质可靠、性价比超高……既要,又要,一个都不能少。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广告人啊就发明了一个应付高招——对众多卖点进行归纳,打包概括成一个更抽象、更宏大的概念,以包容全部的卖点。
向上提炼出的诉求主张,看起来是为产品树立了一种形象,或者说塑造了一群比消费者真实自我更加理想化的用户形象,给品牌赋予了调性、个性。但它非常空洞,与产品完全脱节;而且无法真正打动消费者,消费者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
当年劳斯莱斯的经典广告“在时速60英里时,这辆劳斯莱斯车内最大的噪音来自电子钟”,至今还被人传诵。
再如小米。2012年小米手机2发布,在这个产品的上市传播中,引爆大众关注的是小米盒子兄弟。
小米找来两位健硕的员工抱在一起,踩在小米手机小小的外包装盒上,包装盒毫发无伤。你看,这个点的选择非常小,非常深,谁能想到形成巨大病毒效应的信息不是手机技术、屏幕尺寸,而是一个小小的包装盒呢?而且它对小米手机品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连手机包装盒都如此扎实、用心,小米手机会差吗?
还有同年5月小米手机青春版上市。这款新机上市,小米打造的campaign是“150克青春”,“150克”是这部手机的重量,“青春”则指向这部手机的目标人群大学生,这两者一结合又引爆了传播。而150克这个卖点的挖掘也是具体而微,细节生动。
可以看出,小米非常擅长从产品的细微之处出发,触动消费者,引爆传播,这才是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啊。
什么叫奢侈,就是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花大代价去做。
星河湾有一套经典的平面广告,讲的就是这些小细节。
比如有一篇叫做《五辆专列悄悄进京…》,讲的是星河湾用的景观石都是从几千里外运来的黄腊石;《一夜之间,北京的井盖全消失了》,比常规的道路降噪80%的特殊工艺铺就的路面,路上没有井盖;

你看了这些细节就会发自内心地相信,这个楼盘是真的豪华,高端。
除了讲细节之外,星河湾还给自己弄了一句高大上的品牌主张——“星河湾,开创中国居住的全成品时代”,还有一句补充的“结束中国居住的半成品状态”。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它提了一个概念“全成品”。这个词就比简单地讲“我们不是卖毛坯房,而是精装修”高级多了。
同时呢,又用“开创”“时代”“中国居住”这些大词去包裹住它。很宏大,很有气势,一下子把星河湾这家房企的形象档次拔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
但是,如果没有前面那套平面稿,只靠这个“开创全成品时代”去跟消费者沟通,那是没有意义的。全成品、开创时代、中国居住更多的打动的不是消费者,而是甲方客户管理层。
这就是今日广告代理公司的最大难处:
做出来的广告作品既要卖稿,又要卖货。先要跟甲方客户卖稿成功,广告才能出街。出街广告还要打动消费者、能卖货。这样广告公司才能顺利得到甲方的收款、续约。
但是,困境在于能成功卖稿的作品往往不卖货,而真正卖货的作品又入不了甲方法眼,过不了稿。想要同时打动甲方客户和消费者是很难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
曾国藩有句经典名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这其中的技术含量,在于你得通过这个小细节让消费者感受到你品牌的大情怀,小和大要联通起来,要以小见大,否则这个大情怀就是虚头巴脑,空中楼阁。
做策略、做创意千万不要取中段,两头不靠,两边不讨好。
因为,我对消费升级的特征总结就是四点——
精神追求:从功能到精神
审美偏好:从品质到精致
兴趣消费:从需要到想要
自我表达:从从众到出众
看完这篇文章,你对产品运营和推广,就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知,以及有了具体的思路和方法。
咱们总结一下——
1、产品卖点提炼的前提
一个卖点你讲了,那它就是你的。
不要陷入“内部视角”,不要陷入“专有性偏执”。
2、产品价值体系
产品上:产品功能、支持点、产品背书
用户上:利益点、甜蜜点、连接点
品牌上:品牌主张
3、消费利益和品牌主张的提取公式
产品功能+用户场景=利益点
利益点+意识形态=品牌主张
4、产品到品牌的进阶方法
以小见大
产品卖点小细节+品牌理念大情怀。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记得分享给一个你的朋友或同事。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