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商业问题的方案提供者,这是企业存在的前提。那么企业如何提供这些诸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呢?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明确消费者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即消费者问题的解决过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越深,方案越被消费者认可,企业的营销效果就会越好。

那么什么是消费者问题的解决过程?如何理解消费者问题的解决过程?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整合营销的理论提出者,唐·舒尔茨教授就此问题提出了著名的SIVA理论。
下面,还是让我们从名词解释开始说起。
一、SIVA理论名词解释:
(一)S
S是英文单词solution(解决方案/答案)的首字母,即消费者提出问题后需要一个解决方案;

(二)I
I是英文单词(信息)的首字母,即消费需要了解这些解决方案背后更多、更专业的信息;

(三)V
V是英文单词value(价值)的首字母,即消费者需要在找到的诸多信息中,综合权衡分析找到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解决方案;

(四)A
A是英文单词access(途径、通路、渠道、通道)的首字母,即消费者获取解决方案的途径在哪里?

以上四个方面串联起来,就可以完整呈现出消费者问题的解决过程,即消费者有了问题之后,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案(solution),之后需要查询每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的专业信息(information),然后在多个方案之间进行权衡(value)找到最有价值的那一个,最后找到最佳的满足途径或渠道(access)。
二、SIVA理论应用案例
比如消费者想买一台100万以内的越野车(问题)

买哪个品牌的车好呢?(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丰田、本田、奔驰、宝马、牧马人等
消费者需要研究每一个方案(车型)的专业信息,越野性能、续航能力、发动机、舒适性、空间视野等
然后消费者需要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解决方案,即在这些车型之间选一个适合自己的。例如,消费者选择了吉普牧马人。

最后,消费者需要了解和确定需求满足的途径,即在哪里买牧马人?比如去哪个4s店?哪家服务好?有活动等
三、SIVA理论对营销人来说,机会在哪里?
消费者在表达需求、不断寻找、修正并最终确定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S-I-V-A构成的网络路径中不断的调整方向、选择新路径并最终找到途径(A)的过程。消费者在这个历程中的每一次驻足和跳转,都是营销人和消费者沟通的机会;营销人需要利用和把握好每一次个性化的对话机会,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信息咨询(介入),帮助消费者缩短决策过程,快速实现营销效果。

四、SIVA理论点评
SIVA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的4P理论的又一次进步,4P理论是以企业视角进行的营销设计,而SIVA是站在消费者视角而开展的营销活动,它代表着从4P向前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个理论的前提是在现代这个供过于求、信息混杂的世界,消费者已经不是用明确的方式寻找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而是寻求任何能够成功解决他们问题的方式。于是他们就会寻找能指引他们找到适合的解决方式的信息。消费者只有在觉得提供给他们的价值是值得的时候才会购买产品。最后是途径,舒尔茨认为消费者要求他们所要的东西,以及他们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可能可口可乐公司“触手可得”的口号最好地概括了这一点。
SIVA模型的重点在于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搜索引擎的广泛使用为驱动力,品牌扮演的角色是为消费者找到答案。当SIVA理论与搜索平台结合,便能为消费者提供实时的解决方案。信息在不断更新,以消费者希望的方式出现,同时消费者还可以参与进来,去评估、修改问题,以至重新搜索。
简言之,SIVA理论可以在搜索平台上得到完整体现。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