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人今年到底有多难呢?
- 过去下半年到今年3月,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12家互联网巨头离职人数为21.68万人;
- 特斯拉宣布将裁员约 10%,暂停全球招聘;
- 61%的软件、互联网类公司,市值远低于2020年疫情前的价格;
- Sea 第二季度亏损5.7亿美元,高管团队主动停薪;
优衣库之所以能“逆袭”,核心的经营思路不是节衣缩食,不是在萎缩的市场里内卷,而是创造新市场!
日本通货紧缩那几年,为了刺激消费,服装品牌都开始走“尾货甩卖”路线,但效果一直平平。
后来,优衣库出了一款内衣,虽然跟竞品价格差不多,但他们既不强调便宜,也不说自己结实耐穿,而是打出“发热”这个卖点。优衣库凭借这款内衣,在经济低迷时期,开创了一个新市场。
优衣库之所以能创造新市场,是因为他们明白,在经济不景气时,消费品是“降了价也不一定卖得出去”的东西。
消费者不购物不是因为东西贵,而是他们丧失了购物的理由、消费的信心。这个时候,企业真正要做的是:提供新的购买理由,刺激用户的购物欲望。
优衣库创造新市场的方法,也不是大家以为的技术创新、或者市场细分,而是改变产品所承载的信息,塑造全新的购买理由。
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有个独到的认知,叫“商品即信息”。意思是商品是一个承载信息的容器,品牌不是在销售产品,而是在传递一种全新的信息价值。
我们举个例子,解释一下什么叫“商品即信息”。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石英表靠低价卷走了瑞士机械表23%的市场。但 Swatch 没有跟他们打价格战,而是给了手表一个新定义:手表不是奢侈品,也不是计时工具,而是一件“戴在手腕上的时装”。
Swatch 把手表当“时装”来卖,去掉了那些需要手工打磨的零件,把表身也换成塑料的,每款表都会做出很多个颜色,卖5个月就下架。代表奢侈品的老式手表品牌,强调的是工艺和匠心,而 Swatch关注的重点是款式。

比如,在你生活拮据时,你可以不买蚝油,但是不能不买酱油;女生可以不买露脐装,总不能不买胸罩。
优衣库做“生活必需品”的思路,是把产品聚焦在外套、长裤,卫衣、毛衣这类人人都需要、大人小孩都能穿的大单品上,对破洞裤、露背开衫这类小众快时尚单品,敬而远之。
在经济不景气时,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都要把产品焦点放在更贴近生活必需品的品线上。
- 如果你做宠物食品,核心要聚焦在主粮上,毕竟不管多穷,家里的主子都得干饭;
- 做彩妆品类,你要聚焦粉底液这种但凡化妆都要搞一瓶的品线,而高光、眉毛雨衣这类非必需品的品线,暂时可以先不做;
- 如果做家居品类,就要把重点放在床、沙发这样的核心大单品上,而不是抱枕、地毯等边缘品线上;
- 电子产品品类,贴近生活必需品的品线是电脑、手机,像充电宝、智能音箱这样的边缘产品线,要适当断舍离。
柳井正觉得,服饰行业过度的差异化,反而造成了“同一化”。优衣库做基础款,反倒显得与别人不一样。
比如瑜伽服里的大众款是瑜伽裤,瑜伽裤里黑灰是主打色;泡泡玛特的大众款是 Molly 盲盒系列,而不是收藏款系列。
只有把资源倾斜在大众基础款上,你才能在经济衰退的时候,保住最大、最稳定的一块市场。
比如,2001年日本通货紧缩时期,日本的饭团都卖100日元左右,但 7-Eleven 推出一款200日元的饭团,并且告诉大家“要吃点好的”。这款更贵的饭团,后来成了店里的热销款。
这款饭团能火,就是因为它符合“平价奢侈品”的定义。
平价奢侈品,指的是这个品类本身就不会太贵,最贵的产品也在大家接受范围内的产品。买完它之后,你的钱包不会受到影响,但精神会得到补偿。
比如奶茶,比较贵的喜茶也就三四十块钱。口红也一样,二三百块钱已经算贵的了。像抖音、B站、小红书上免费的娱乐内容,也是同理。
总结一下,经济下行期,有三种产品是依然好卖的:生活必需品、大众基础款和平价奢侈品。
我之前说过,在经济下行时,便宜没有用,因为人们不买东西不是因为贵,而是丧失了购物信心。所以,在经济下行时,企业不能只是便宜,而是要“有原因地便宜”。
“有原因地便宜”就是在便宜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购买理由。有了新的购买理由,产品就有了溢价能力。即便卖的贵一点,也会让用户认为这是便宜的。
优衣库通过持续升级一款产品,最终还实现了“少品种、多库存”。
他们每一个季度投放的新商品数不会过500种。纽约第五大道店有5000㎡,面积是老店的两倍多,但新产品数量依旧不会超过500,这个数量还不到竞争对手的十分之一。
这么“克制”的好处,是可以优化产品的成本结构。“少品种”能降低产品研发、管理、运营的压力,“多库存”可以压低产品供应价格,最终做到同样产品、同样价格,他赚钱别人赔钱。
优衣库也曾经踩坑过,2010年他们陷入增长停滞,就是因为增加了产品的数量,还做了很多快时尚单品,导致营销、销售和生产端的成本失速。直到把商品数量恢复到约500种,他们才重新开始赚钱。
优衣库通过不断升级产品、运用少品种多库存的方式,最终构建了一个高利润的商业模式。这是经济下行时期,所有企业必须构建的能力。
去年,有家叫海伦司的小酒馆上市了。疫情之下,国内酒吧都在“死撑”,但海伦司的营业收入、利润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都在160%以上。
他们店里主打产品是自酿酒,自酿酒毛利率很高,占总收入的3/4。而且,他们剔除了普通酒吧里的驻场、DJ、调酒师,只有简单的音乐管理系统,人工上省了一大笔钱。
可以说,海伦司的成功,在于它把轻奢消费变成了大众消费。
高利润不来自于高价格,而是来自于成本结构的优化,而成本结构的优化,取决于你怎么构建自己的生意模式。
1973年经济衰退期间,很多汽车品牌都不怎么打广告了,丰田却增加广告支出,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车品牌。
我认为,经济下行期,你不是要砍掉营销预算,而是改变营销思路。
很多企业,经济下行时的广告,不是打折促销,就是猛打功能卖点,这些都是不对的。
对于折扣而言,大家都打折,你的折扣不会有更好的动销力,除非你赔本卖。打卖点也没用,因为消费者是在考虑要不要花钱,而不是花了钱能得到什么。
比如一个沙发广告,说沙发坐上去特别舒服,这对顾客而言是无效的。因为经济下行时,顾客的顾虑是买了沙发,对他的日常生活有没有冲击,而不是沙发买的值不值。
换句话说:在经济下行时期,顾客已经丧失了购物的“勇气”。广告营销的关键不是强调你有多好,而是消弭消费的不安全感,刺激他们的购物欲。
1994年,优衣库做过这样一条广告:一位关西大妈走进优衣库,用一口浓重的大阪腔说:“我不喜欢这件衣服,能给我换一下吗?”她一边说,还一边脱衣服,广告宣传的就是优衣库“随时退换货”服务。
这支广告给顾客提供了浓烈的“安全感”,不好随时换货,让消费者买起来毫无压力。
在消费者需求疲软时,企业的营销重心不是打折促销,而是洞察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想尽办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关于如何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我总结了三个方法,在番外里跟你分享。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