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商业世界,有哪些新机会?

更深层一点的营销,是利用 AI 带来的内容红利,即在 AI 生成广告的基础上,让研发生产等环节也引入 AI。比如今年钟薛高推出的一个低价系列产品线,从起名、包装到口味等都是由AI参与甚至主导,产品名也是由 AI 取的,故称为 “Sa’Saa”。

1、营销层:打开流量入口

从 ChatGPT 发布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个人感觉目前国内所处的状态是:讨论很多,但认知不深。就以我的朋友圈举例,大家都算互联网十级冲浪选手了,普遍都能聊上几句,但真正深度体验过的同学还是少数(毕竟需要一些魔法)。认知差意味着信息差,这便使得围绕 AI 的营销具备很大空间。

比较浅层的营销方式,是利用 AI 的关注度红利,简言之是利用 AI 的噱头为营销带来更多流量。比如前一阵火上微博热搜的飞猪 AI 广告。以充满童真和稚气的画风,展示了 AI 想象中的肯尼亚动物大迁徙、埃及金字塔、冰岛蓝湖温泉等场景,画风看上去是有些脱离现实了,但传递的就是「上飞猪,玩得比想象更酷」的主题。

AI 赋能商业世界,有哪些新机会?

图:飞猪 AI 广告

更深层一点的营销,是利用 AI 带来的内容红利,即在 AI 生成广告的基础上,让研发生产等环节也引入 AI。比如今年钟薛高推出的一个低价系列产品线,从起名、包装到口味等都是由AI参与甚至主导,产品名也是由 AI 取的,故称为 “Sa’Saa”。

AI 赋能商业世界,有哪些新机会?

图:钟薛高联合文心一言打造 AI 冰品

以上与 AI 的结合,多少有些蹭的意味,事实上人工干预的程度有多大,大家不得而知。总之就是借 AI 的热度作为营销的放大器,获得用户的更多关注,或是激发初次购买,但用户留存及复购,还是得比拼产品力。比如钟薛高的“Sa’Saa”,用户可以因为 AI 制造而尝鲜,但若是回购,一定是因为这款雪糕足够好吃。

也有结合得更巧妙点的案例。早在 2021 年,亨氏曾联合广告公司发起过一个 AI 画番茄酱的活动。无论用哪种 AI,输入 Prompt 「Ketchup」后都会生成亨氏的番茄酱的图片。广告公司甚至为此做了个宣传片,key message 便是「连 AI 都知道什么是正宗的番茄酱」

2、产品层:纵向提升体验

比借 AI 营销更深度一点的,是利用 AI 做产品层的改造。其中一个方向是不改造市场,在现有市场里为用户创造体验差。

AI 对于产品最直接的一种改造方式,不是升级技术层,而是改变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以医疗行业为例,过去有一个普遍认知是,线上问诊需求频率低、毛利率低,对于许多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不是个合算生意,但出于商业链条的完整性又不得不布局。

其实并非是用户没有线上问诊的需求,而是线上对比线下的 VNOS (俞军产品公式: 产品价值 = 新体验 - 旧体验 - 迁移成本)太低,导致目前需求规模看起来不大。除了疫情、急诊这些小众场景外,体验不一定有多少提升,但因无法报销,成本会高很多。其中一个很大的成本方来自于医生,优质医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但如果有个 AI 助理帮医生快速调用用药指南,甚至回答一些基础问题,便可极大压缩供给端的成本。

以下是 Twitter 上的一位网友的真实经历。Cooper 的狗患上某种贫血症,在得到兽医的治疗后没有明显改善反而恶化。在此期间绝望的主人求助了 GPT-4,分析转录的血液检测结果后,提出潜在诊断结果可能是一种名为 IMHA 的贫血,在得到另一位兽医的确认后,狗狗获得了更针对性的治疗,很快就恢复如初。

AI 赋能商业世界,有哪些新机会?

图:Twitter 网友求助 AI 治疗宠物

这个故事虽然温馨,但也揭示了另一个问题—— 医疗领域的容错率太低,ChatGPT 诊断完往往还需要医生的二次确认,可以相见在 AI 可颠覆的行业里,医疗相关领域怕是要排得比较靠后了。

3、产品层:横向扩展市场

产品层的另一类机会,来自新市场的开辟。

历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成功产品,大多都利用互联网的能力,比如更低的获客成本,更精准的用户触达,为经营者打开一条新通路。

比如美团点评的出现,使得位于再怎么犄角旮旯的店铺都可拥有客流;抖音的出现,使得再怎么非标的品类(比如玉石)都可精准找到它的目标用户群。

利用 AI 打开新市场的思路之一是,通过成本的下降打开新市场。很多时候并非需求不存在,只是受限于成本,没有合适的产品来满足。

比如在法律服务领域,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可能就是上法庭的官司。但普通人也是有法律服务的需求的,比如信用卡多收了一笔不知名的服务费,预定机票时因为一个隐蔽的按钮不小心勾选了增值服务,邻居又在非工作时间搞装修……大部分人会选择不了了之,并非是因为他们不想维权,而是维权付出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咨询费)远大于收益。

DoNotPay 是一家利用 AI 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公司,其聊天机器人可以与用户进行对话,理解用户的问题,并基于其内置的法律知识库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甚至在一些简单情景下可直接发起诉讼。如果成功,用户从赔付里分一部分给公司,何乐而不为。

再来一个更贴近日常的场景:聊天。无论你是 I 人还是 E 人,每个人都会有与人沟通交流的情感诉求。

Character.ai 便是一款基于 LLM 的聊天机器人网站,目前估值已达 10 亿美元。不同于 ChatGPT,Character.ai 更注重人格属性,试图满足社交、情感、陪伴、支持等需求。用户可以创建不同的角色作为聊天对象,可以是公众人物如乔布斯,可以是身边的某个朋友,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电影《Her》的场景真的会成为现实。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3-06-13 17:10
下一篇 2023-06-15 09:2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