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宋营销实战课总结,Price定价篇

为什么创业者要了解组合定价?理由很简单,如果你不会使用综合的定价方法,你就赚不到更多人的钱,会损失很多商业机会。

模块二:Price定价(3讲)

第一讲:定价的重要性

小马宋老师平时给很多创业者、公司老板做咨询,发现太多人对定价问题过于忽视了。

不少人产生创业想法的原因,是觉得市面上某类产品做得都太差了,他们想做出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产品,从而改造这个品类。但是他们没想过,之所以市面上的产品是这种质量,不是因为做不出更好的,而是因为价格的限制,在消费者普遍接受的这个价格下,只能做出这种质量的产品。

创业者只有研发出同等价格下的高质量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竞争,否则的话,高质量只能意味着高价格,而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以往的价格,肯定不能接受你的高价,当然,可以宣传这款产品的高质量,但是宣传费用往往是初创公司无法承受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正如小马宋老师所说,很多创业者会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把产品做好就足够了,我的产品好,还愁卖、还愁赚不到钱吗?盈利不是早晚的事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价格其实是产品的一个重要属性,抛开价格谈产品好不好,是没有意义的。

接下来,我们看定价会对企业利润有多大影响?

先来一个前人总结的直观的例子。全球定价咨询专家赫尔曼·西蒙在自己写的《价格管理》这本书里,引用了一个数据,以2015年《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企业为研究对象,做一个假设。

假设这些企业把自己产品的价格平均上调2%,同时保持产品销量和成本不变,那么你猜会发生什么?这些企业的利润都大幅提升了。能提升多少呢?最夸张的是亚马逊,它2015年的利润会增长276%,本田汽车当年的利润会提升65%,惠普可以提升38%。即使是利润率已经很高的苹果,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升6.7%。这就是定价对企业利润的直观影响。

接下来做理性分析,关于企业利润有一个最简单的公式:企业利润=(价格×销量)-总成本。很明显,影响企业利润的就这3个要素,价格、销量和成本。其中,价格是那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利润调节要素。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要想提升销量,企业肯定要配合做一些推广活动或者其他的改变;而要想降低成本,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做到的,但价格是你在一秒钟之内就可以改变的。比如线上商品的价格,你可以随时调整。目前不少线下门店采用了由总部直接控制的电子屏菜单,配合统一的收银系统,能瞬间实现提价或者降价促销。

在正常的企业经营中,只要能在不影响销量的情况下略微提高价格,企业利润就可以大幅增长。这么说还是比较抽象,我们来做个推演,你来感受一下价格、销量、成本这3个要素对利润的影响。

假设你开了一家奶茶店,为了计算方便,假设你只销售一种珍珠奶茶,每天的固定成本总计是1500元,每杯珍珠奶茶定价10元,原料成本5元,平均每天销售600杯,那么你的这家奶茶店,利润是1500元,营业利润率就是25%。

奶茶店利润公式:(10×600)-1500-(5×600)=6000-1500-3000=1500(元)

现在我们假设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分别让单杯奶茶的价格提高5%、成本降低5%、销量提升5%,利润会怎么变化呢?

你会发现,价格提高5%之后,奶茶店一天的利润提升了20%,而提升5%销量或者降低5%成本,利润只提升了10%,效果相差一半。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定价是调节利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要素,所以创业者一定要重视定价。尤其是对初创公司来说,你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得不断找到自己的盈利空间。如果你能用好定价这个杠杆,对你经营的帮助会非常大。

而且越是利润率低的企业,定价的杠杆作用会越大。小马宋老师讲了一个自己服务的奶茶品牌,只是改变了一下销售话术,让消费者多买一份配料,奶茶店的利润就增加了31%。而且它的价格只提高了12.5%。

好,既然定价对利润的影响这么重要,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根据什么来给自己的产品定价呢?

营销大师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提出了三种定价的依据,分别是根据顾客价值定价、根据竞争定价和根据成本定价,挨个来说一说。

第一种是根据顾客价值来定价。

苹果公司的产品定价,就是基于顾客感受到的价值。比如新出的iPhone 16定价起步是5999,顶配版13999。你不能去计算苹果手机的成本,而是要计算果粉们的感知价值。因为苹果手机的独特性,在市场上还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所以苹果的定价其实是在猜测苹果用户的感知价值和支付能力。

假设市场上完全没有竞争,顾客能获得的价值就是产品定价的上限。

第二种是根据竞争来定价。

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定价就要考虑竞争问题。如果产品没有差别,理论上来说,竞争对手的定价也决定了你价格的上限。

在整个商业史上,价格的竞争几乎一直都在发生,早年的“千团”大战、电商大战、共享单车大战、在线教育大战都是典型的例子。

如果对手的价格是稳定的,那你相对比较容易定价;如果竞争很激烈,价格在不断变化,那你就很难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如果对手的反应和你预期的不一致,你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所以基于竞争的定价是非常被动的,企业最好是能通过创新来获得独特的价值,这样就能摆脱基于竞争的定价模式。

华为的5G,英伟达的芯片,苹果的手机,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徕卡的镜头、戴森的吹风机等等,都是用创新解决了竞争定价的问题。

第三种是根据成本来定价。

正常情况下,成本是产品价格的下限,除非企业有特殊目的,否则一个企业不可能长期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来销售产品。基于成本的定价,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比较常用。在To C的商业经营中,很少有只根据成本来定价的,大部分还是基于竞争和顾客价值来确定价格。

曾经有一个创业者,刚创业时候产品卖得很贵,小马宋老师跟他说定价太高了,他说他的成本高。小马宋老师回复他:成本高是你的事,顾客并不关心你的成本,顾客只关心你的价格和价值。所以在实际的营销实践中,企业很难基于成本来定价。

刚才说的是《营销管理》这本书里提到的三种定价依据,其实还有一种定价的依据,就是根据供求关系动态定价,很多行业都会根据供求关系来调整自己的产品价格。

比如今年暑假,各地的酒店价格暴涨,那是因为过去疫情三年死掉了很多民宿和短租房,供应量减少,需求却突然爆发,所以价格就会上涨。同样的,一到出行旺季,机票价格就会上涨。

有些资源属于稀缺资源,比如明星。所以明星的片酬和代言费就非常高,那是因为明星的供给是稀缺的,而需求量又很大,供小于求,那这种定价就会越来越高。

好,回顾一下这讲的内容:

1.创业者不能只顾做好产品,还要考虑产品的定价问题。价格其实是产品的一个重要属性。

2.定价是调节利润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要素,如果能用好这个杠杆,对企业利润和持续经营的帮助会非常大。

3.你可以依据顾客价值、竞争、成本,以及供求关系来给产品定价。

第二讲:具体的定价策略

作为一个公司的经营者,你肯定知道,定价会影响产品销量。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便宜,顾客买得就会越多。

你肯定也知道,降价是一种非常好用的促销手段,但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要是顾客养成习惯,就等着你打折促销才买,不打折就不买了,那公司的收入和利润都会出大问题。

既然是这样,那有没有办法,能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还能让顾客更容易下决心购买呢?有办法,给你重点讲几个。

产品价格不变,顾客还愿意买,这样的定价方法你肯定也能想到一些。比如日常生活中,你会看到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以数字9结尾,29就比30好卖。因为这样定价会让顾客心理上觉得产品更便宜了。

再比如,锚定价格。如果你想让顾客接受你产品的价格,你最好先给他一个更高价格的产品。比如很多高级餐厅,一般会把海参鲍鱼这种菜放在首页,那顾客看完这些之后,心里就有了一个锚定价格,再看后面的菜就觉得没那么贵了。

除了前面说的尾9定价和锚定价格,还有其他非常多方法,能起到刺激顾客购买的作用,不过,如果你是公司老板,面对这么多的定价方法,你该怎么选呢?要怎么判断什么时候用哪个方法呢?

小马宋老师的建议是,作为公司老板,你要做的不是抓具体的定价方法,而是盯住定价要达成的最终目标——顾客购买。

如果你想从价格这个环节出发,去影响顾客最终的购买决策,你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怎么定价能让顾客产生购买的兴趣,让他觉得这个价格很不错?

二是,当顾客认为你的价格很有吸引力之后,我们能做哪些动作,推一把顾客,让他真的下单?

先说第一个问题。怎么让顾客看到价格后产生购买的兴趣?这里面有不少方法,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尾9定价法,你的产品如果以数字9结尾来定价,就会比整数价格更好卖。

而且你在实际应用尾9定价法的时候,要注意一个细节。什么细节呢?假设你卖豆浆,一杯豆浆8.8,你要把它变成以数字9收尾的价格。如果你改小数点右边的数字,变成8.79,顾客并不会认为你便宜了。但如果你原来卖8块,你要是改小数点左边的数字,变成7.99,顾客就会觉得这个价格更划算了。

其实这个细节背后也是一种定价策略,叫左位效应,就是通过改变最左边的数字,让顾客觉得价格更便宜。因为左边这个数字给我们的大脑提供了一个感知价格的锚点。以2开头的价格,就是比以3开头的价格,给人的印象要更便宜。即便价格是299,跟300其实差不了多少,但这个印象不会轻易改变。

罗永浩用锤子手机亲身验证了这种理论的正确性,有兴趣可以去网络上查。

好,前面说的这种方法,尾9定价或者是左位效应,是稍微改变一下价格里的数字,来刺激顾客产生购买兴趣。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个方法是,把价格拆分。

这个也是电商和外卖平台最常用的一种定价方法。比如,你在外卖平台买东西的时候,会发现商品和配送费是分开的。一杯奶茶15元,外送费5元,商家分开标价,而不是直接把一杯奶茶的价格标成20元,因为那样的话顾客就会觉得太贵了。

再比如,有些高档餐厅会收取15%的服务费,那为什么不直接把这15%标在菜品里呢?因为直接标上也会让人觉得太贵了。

拆分定价这个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销售话术。比如把商品价格按照时间或者其他单位来拆分,会让它听起来更便宜。

这种描述技巧,可以是每天多少钱、每次多少钱。比如你给你的朋友推荐了一款几十块钱的牙膏,他当时一听就觉得挺贵。你跟他说,一管牙膏至少要用三个月,你一天刷两次牙,一次也不过花两毛钱而已。他想了想说有点道理,那下回就试试这个牙膏。

当然了,让顾客产生购买兴趣,并不止让产品看起来更便宜这一个方向。另一个你可以思考的方向是用价格讨好消费者。这里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策略,根据生日和名字进行定价。

这个定价策略虽然听起来有点玄学,但其实它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Dhruv Grewal教授(杜鲁弗·格雷瓦尔)等人,2014年做过一个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他们发现,消费者会对跟他生日或名字拥有相同发音,或者包含相同字母的价格更有好感。

什么意思呢?就拿生日来说,假设我的生日是3月15日,如果有个产品的定价恰好是3150,那么我很可能会对这个产品产生好感,更容易产生购买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其实是心理学上的“自大”现象,我们天生就是自大的。比如你来北京旅游,这天北京的天气突然特别好,你可能就会觉得北京天气是专门为了你的到来而变好的,那怎么可能呢?但人就是会这么想。人的这种对自我的积极情感,会让我们对跟自己有关的事物更有好感,其中就包括隐含了姓名和生日的价格数字。

所以,这种定价策略在定制化、个性化的销售场景中就能发挥出效果。比如,你需要向你的客户做一个定制化的报价,那么,你可以稍微努力一下,把客户的名字或者生日放到报价里去。

除了改变价格里的数字、把价格拆分之外,还有一个定价思路就是把你的价格跟其他价格放在一起。

前面提过的锚定价格就属于这个思路。这里就不赘述了,再给你介绍一个其他的办法,叫诱饵价格。

什么是诱饵价格?小马宋老师举了身边朋友的例子。他的这个朋友叫王雨豪,是一位在线教育行业的创业者。2017年的时候,他做了一个传播度很广的线上活动,叫“在家逛遍世界十大博物馆”,方式是通过网络直播。他当时给这个活动的定价是:一人单买79元,三人拼团每人19元,最后超过十万孩子报名参加。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他这个定价其实有点奇怪,三个人拼团加起来的收入只有57元,比79元还低,顾客可能觉得这个定价疯了。在这个案例里,一人79元其实就是那个诱饵价格,他们想要的就是要更多人报名,要你拉朋友来一起报名。

好,前面讲的这些方法,都是让顾客认为你的价格很有吸引力,从而产生购买兴趣。但他们可能还是会犹犹豫豫,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推他们一下,让他们更快地做出购买决策。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怎么定价能让顾客下单的过程更顺利?

你可能也想到了,就是从顾客支付环节切入去想办法。

比如,分期付款就是一种常用的促进顾客下单的定价方式。不仅仅是因为顾客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分期付款确实让顾客会觉得价格更低一些。如果一件商品定价1000元,顾客分五次支付,每次就是200元。实际上总价是不变的,可是顾客还是会觉得每次支付200元更便宜,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再比如,当你用礼品卡、购物卡、储值卡等等这些卡买东西的时候,你对价格就没那么敏感对吧,为什么?

这是因为,礼品卡、购物卡、储值卡这些是被创造出来的支付媒介。它们成功地扭曲了顾客对支付行为的认知。消费者知道他们在花钱,但是因为用的是支付媒介,所以支付的痛苦感受就被减轻了。

一个做餐饮的就在用这个方法,很有效。他们会给来店就餐的顾客办一张会员卡,提供优惠折扣。在顾客开卡的时候,他们会让顾客先预存100块钱,但承诺钱可以随时退。因为可以随时退,顾客的警惕心就放下了。而根据他们的统计,这些顾客通常都不会退钱,而是会直接来消费,因为预存金额成功扭曲了顾客对这100块钱的认知,让下单变得更顺利、更流畅。

好,关于定价方法就讲到这里。回顾一下这一讲的内容,如果你经营着一家公司,面对非常多的定价方法,你的抓手是盯住定价要达成的最终目标——顾客购买。通过定价影响顾客最终的购买决策,首先是让顾客产生购买的兴趣,然后再想办法让顾客下单的过程变得更顺利。

第三讲:组合定价,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上一讲给你介绍了很多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定价方法,不过在真实的商业实战中,很少有企业使用单一的定价方法,几乎都是组合定价的运用。所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组合定价这个话题。

为什么创业者要了解组合定价?理由很简单,如果你不会使用综合的定价方法,你就赚不到更多人的钱,会损失很多商业机会。

我们假设一个商业场景来解释。你现在开了一家汉堡店,店里的主打产品是一个双层牛肉汉堡,价格是25块钱。现在你的汉堡店生意还不错,但是并没有达到天天爆满坐不下人的程度。你分析了一番情况,发现还有很多人也想吃汉堡,但是他们被25元的价格拦在了门外。如果你的价格降到18元,他们就可以接受。你想了一下,一个汉堡的成本是10元,而且汉堡店也没有满座,所以如果这些人进来,卖给他们18元一个汉堡,你还是能多赚一些钱的。

但问题是,你并不知道哪些客人能付得起18元一个汉堡,哪些客人能支付得起25元。你总不能在顾客点汉堡的时候问他能接受多高的价格吧。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你会发现,在这个商业场景里,我们本来是想赚更多人的钱,获取更多的利润,也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机会,但是不同的人群的价格接受程度不同,我该怎么定价呢?怎么做才能把利润空间最大化呢?

答案就是这一讲的标题:组合定价。组合定价有点像拳击比赛,你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决定出什么拳。那针对刚才的情况,你有一个定价的对策,就是价格歧视。

什么是价格歧视?就是商家把相同的商品卖给不同的顾客,但是对不同顾客销售的价格却不一样,这种定价方法就叫价格歧视。比如你坐飞机,你前后左右的乘客,支付的飞机票价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航空公司对你进行了价格歧视。

回到刚才那个汉堡店的场景,你作为汉堡店的老板,该怎么办呢?你可以推出一张优惠券,拿到这个优惠券的顾客,可以享受优惠价,以18块的价格来购买汉堡。但这个优惠券并不是随时随地赠送,而是需要完成一定的任务才能拿到,比如花时间去找。没有优惠券的话,顾客就只能以原价25元来买汉堡。这么一来 ,通过优惠券这种方式,你就把支付能力在25元以上和25元以下的顾客识别开了,他们的生意你都能做。

你可能会问,这个愿意花25元吃汉堡的人不是傻吗?其实不是。你想一想,麦当劳是不是就经常这么做?麦当劳经常发放优惠券,但很少打折。这就是把该赚的钱都赚到。因为吃18块钱汉堡的人,他付出了时间成本去找优惠券,而愿意花25元吃汉堡的顾客,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还获得了选择自由。因为18元的汉堡就只有那一款,而25元的汉堡可以挑选各种口味。

你看,我们用价格歧视的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顾客支付能力不一样这个问题。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你肯定还想赚更多的钱,而且确实有一些顾客,他们有很强的支付能力,但他们又不能每次吃两个25块钱的汉堡,吃一个就够了。那怎么办?我跟你分享几个定价策略,可以让这些顾客多消费一些。

第一种策略,叫做备选产品定价。所谓备选产品定价,就是在主力产品之外,还提供了一些备选项。比如你买了一部苹果手机,它还会卖你一个碎屏险,188元,这其实是一个利润率非常高的产品。

假设顾客买了一个汉堡,那么你就可以提供一个备选项,叫“多加一份牛肉10块”。顾客一次可能不会买两份汉堡,但是有可能会在汉堡里多加一份牛肉,这就提高了他消费的额度。

第二种策略是捆绑销售。捆绑销售很容易理解,比如在汉堡店里做套餐,就是在做捆绑销售。这是肯德基、麦当劳最成熟的定价方法,薯条、汉堡加可乐,这是麦当劳经典的三件套,套餐提供了优惠,让原本不想买可乐的顾客顺便买了一个套餐,实际上就提高了整体的人均消费价格。

要想让支付能力强的顾客,花更多的钱在你身上,你能用的第三种定价策略就是差别定价,又叫产品线定价。什么意思?你的一个牛肉汉堡是25块,但因为有些顾客的消费能力强,你其实就可以推出鲜虾汉堡、鳕鱼汉堡,甚至是鲍鱼汉堡来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单价能定到30块,甚至50块。

比如,深圳有一家做榴莲披萨的品牌叫乐凯撒,它的榴莲披萨就分了3档:金枕榴莲、苏丹王榴莲和猫山王榴莲,这就是一个产品系列,猫山王榴莲很贵,但是依然有人消费得起,这就提高了人均客单价,乐凯撒就能赚到更多的利润。

再比如,小马宋老师公司的一个客户“1949豆腐脑”,他们做的豆浆里,有一个叫杨枝甘露豆浆,售价12元一杯,还是有不少顾客购买,这就极大提高了人均客单价,因为普通豆浆也就是3块、5块的价格。

你看,类似这样的产品线拓展,就让原本有消费能力和没有消费能力的顾客都可以来消费,各得其所。而且这种产品线定价的方式,对公司经营来说也是好事。

好,刚才讲了价格歧视、备选产品定价、捆绑销售、产品线定价几种综合的定价方法。相信你已经能感受到,定价并不是像数学题那样的有清晰答案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问题。一家公司的定价并不是简单写出一个价格就行了,还需要通过不同定价方式的组合,来让自己的利润空间最大化。

最后多说一点,定价问题的复杂性,不只体现在利润上,它还关系到产品以及企业的定位。

刚才说的产品线定价,其实就已经涉及到产品开发的问题了。如果没有对应产品,也就不可能出现产品线定价了,所以定价本身就与产品开发息息相关。在这个模块一开始也说过一个观点,价格本身是一种产品的特性。给你一杯蜜雪冰城的奶茶,你也许喝不出什么惊艳的感觉,但是告诉你这杯奶茶只卖6块,那瞬间就觉得很香了,所以说,抛开价格去谈产品好坏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定价是企业定位的一部分,因为价格一定,企业的定位基本也就定了。你可能会疑惑,真有这么玄乎吗?答案是:真的有。

举个例子,一说起餐饮品牌,大部分人可能会提麦当劳、海底捞、西贝、喜茶、太二酸菜鱼这样的知名品牌。可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中国餐饮行业的“四大天王”之前分别是: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绝味鸭脖和华莱士。现在瑞幸也已经超过一万家店了。

根据窄门餐眼2023年9月的数据,这“四大天王”拥有的门店数分别是11926家、25166家、14056家和20269家,开店数量都超过一万家。在中国,我们称这样的品牌叫作万店品牌。相比之下,麦当劳同时期有6121家店、海底捞有1363家店、西贝有门店345家、太二酸菜鱼506家、喜茶2555家。

这个逻辑很清楚:客单价越低,开店数越高。从汉堡品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价格最低的华莱士,开出了2万多家店门店,价格在中间的肯德基麦当劳,有5000到10000家门店,价格更高的汉堡王,门店数就只有1000多家,所以价格的金字塔和规模的金字塔是对应关系,价格越低,受众越广,体量越大;价格越高,受众越窄,体量越小。所以定价和企业定位是一体的,也是联动的。比如饮料的定价,中国的下沉市场就很难接受5元以上的价格,可口可乐就是最大众的定价,你要搞个小清新、搞个网红款,定价就会高,就卖不到乡下去。

所以,定价即定位。其实有一个行业,基本上就是按照定价来定位的,这个行业就是纯净水行业。甚至在业内,大家就是以价格作为分类,业内普遍都叫一元水、两元水、三元水、五元水,因为不同定价就是不同品类。

总结一下:

1.创业者可以用价格歧视的方法,解决不同顾客支付能力不一样这个问题,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2.要想让支付能力强的顾客,花更多的钱在你身上,可以用3种策略:备选产品定价、捆绑销售、产品线定价。

3.定价问题的复杂性,不只体现在利润上,它还关系到产品以及企业的定位。

来源:文信侯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网络,原文出处: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0)
上一篇 2025-02-22 22:13
下一篇 2025-03-27 09: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